教與學的範疇持續擴張,學習場域如何回應教學模式創新的需求並提出合適解⽅?透過設計思考,師⽣不再被動接受改變,⽽是成為主動參與設計、討論需求的決策者。空間與課程相互激盪的共創過程,可以讓師⽣產⽣認同,進⽽轉化成學習的興趣與動能,培養⾯對未來的韌性,進⼀步促成教育創新與學習場景持續進化的正向循環。
深耕設計領域二十年,致力於以設計為橋樑,整合公私部門資源、創造社會與教育價值。曾執行台灣設計展、新一代設計展、台灣文博會等多項展會活動,推動設計走入日常,連結產業與社會。近年專注於公共服務與教育現場的創新,推動「學美.美學」「城市美學」等計畫,協助學校與公部門與設計專業合作,提升學習環境品質與人本體驗。
李佳臻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,致力於公共工程教育空間的設計,關注美感實踐、生態永續與場域精神之整合。作品強調在地性與使用者需求,透過自然材料與空間策略,回應社會脈絡與環境議題。近年完成多項與校園有關的設計,如彰化廣興國小食農教室、羅東成功國小風雨走廊新建工程、花農生態觀察棧…等,並以「花農生態觀察棧」獲2024金點設計獎及台北設計獎優選。